第一次冬遊歐洲,非常歡喜。

  臨時起意去冬天的歐洲,之前聽音樂講座時知道易北音樂廳剛落成,查行程時,剛好看到去北德的團遊行程,直覺這條路線很特別也很少見——萊比錫、德勒斯登、柏林、漢堡、不萊梅等都是名城,還會去荷蘭有名的羊角村,因此,就算知道天氣會寒冷還是當下就做了決定,當然,冬遊歐洲的價格也很吸引人。

 

羊角村 (238).jpg


  出發前,一直在查氣溫,看到相關城市是-2~2度間,出發前一直擔心著會不會太冷受不了,領隊也一直強調會很冷且之前曾有大風雪,怕冷如我因此備妥了保暖的羽絨外套、衣、帽、襪、口罩等,還特定去買了一雙能在雪地行走的雨靴和一大包暖暖包。冬天要帶的東西多,新買的29吋紫色行李箱裝得滿滿的。


  離出發前不到3週,還是先大概做了些功課,這次進化到分天配合行程整理相關網址和參考資料,以方便屆時再複習及查詢,而出國前也再次快速瀏覽,對德國的歷史和景點才大概有了底。自義大利那次旅遊,我即習慣要在行前做功課,愈做愈熟練,對當地的歷史、景點先有一定的認識,有了適度的準備,親臨現場再看會更有感覺,也會更深入,不懂之處也可以再問導遊,旅遊就會有很多的收穫。而且團體行程總是匆匆,一不注意就錯過了,先做準備至少會知道到現場該看什麼(或該買什麼,呵呵)。

烏帕塔爾電車,全線半小時,20站 (55).JPG
  

       到了德國,天氣不錯,整個行程只有最後一天往荷蘭路途上,路邊森林路邊有一些薄層小白霜,有遇下一點小雪,但還沒到地上就化了,有時候雖有下雨,但通常是早上在車上遇大雨,雖走行程時都只是毛毛雨,白天溫度介在3-9度間,到萊比錫那天是大太陽,天氣很好。整體而言,天氣是好的,很幸運,但在外還是不能露出手,手套要戴緊緊,不然露出手拍照太久手會凍紅(但我還是有手露出拍了一陣,因為實在很好拍,處處值得拍,呵呵),帽子、口罩也是戴緊緊,拍照是不可能脫外套的,因此每張室外相片都是同一件外套,呵呵。但到了車上及室內都有暖氣,甚至還會流汗,暖暖包一個都沒開來用。整體而言是乾冷,但皮膚不至於乾燥(回臺灣後遇到寒流,桃園機場顯示氣溫8度但當時下大雨,回臺的體感溫度竟覺比在歐洲冷)。


  歐洲冬天很快就天黑,16點多就差不多暗了,許多店家更是18點就關,夜晚無處可逛,天冷也不適合在外,所以看各景點的行程都很趕,但該看的都還是有看到。

御林廣場,柏林音樂廳 (5).jpg
         這次的行程方面,兼含人文(特別有名的包括:音樂城市萊比錫的聖托瑪斯教堂、各大城市的市政廳、柏林圍牆、博物館島、布蘭登堡門、休威林城堡、漢堡港、呂北克豪斯敦門等)和景點(羊角村),很有看頭。我也第一次在烏帕塔爾搭乘百年懸浮電車。平時,習於在地底搭捷運,但在搭乘空中通勤電車倒是第一次,而且坐起來一點也不晃,實在很特別,沿線也看到騰空式的鋼骨結構橫貫市區及河上,實在很酷,佩服這些德國人的智慧!這次旅程雖沒機會聽場音樂會,卻也看到萊比錫大學、萊比錫布商大廈音樂廳、柏林音樂廳及路過和遠眺剛落成的易北音樂廳,實在很開心,也在萊比錫布商大廈買了幾張古典音樂CD,跟店員也相談甚歡。這時候,就會覺得認真學語言是必要的,語言,也應該拿出來運用的。
  

萊比錫大學 (22).jpg

萊比錫布商大廈音樂廳 (6).jpg
  

       出遊前,我特別著重查詢建立柏林圍前後的相關歷史和資訊,那是一段太有故事的歷史。而實際到現場時,發現舊時的東、西德間的繁華度還是明顯有差別,建築物的型態也看得出以前的東德偏方正、厚重,就連柏林圍牆一河之隔的兩側和查理檢查哨的東西兩側,到現在還是看得出兩側的差別。

柏林圍牆 (46).jpg

       每年,我總會安排自己出國旅遊,既是為了放鬆也是自我慰勞。飛出臺灣看世界,總是能增廣見聞—聽歷史、看美景、學人文、品生活等,有些事情,親臨現場的感覺就是不一樣,就算實際到了當地發現和所想不一樣也是一種學習。至於要跟團或自助?其實,跟團或自助各有優缺,每個人所處的條件和選擇不同,充分認知自己想要的最重要。

休威林城堡 (65).JPG
  

       世界之大,期許自己要繼續認真工作,認真玩。第一次冬天去歐洲,非常愉快,也開心自己做了正確選擇。第一次冬遊歐洲,美好的旅行經驗。以後就不以氣溫自我設限了!

arrow
arrow

    CC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